ErgoLAB EEG-fNIRS多模态脑功能测量系统能记 ErgoLAB EEG-fNIRS多模态脑功能测量系统能记录大脑的电活动和血流动力学响应,集EEG的高时间分辨率和fNIRS的高空间分辨率于一体,这种多模态系统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捕捉到大脑的电活动和血流动力学响应,从而为深入理解脑功能和认知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产品特点:
l 通过结合EEG的高时间分辨率和fNIRS的高空间分辨率,提供全面的脑部活动视图。
l 传感器支持两通道fNIRS信号与16通道或32通道的脑电信号同步,满足不同研究深度的需求。
l 从软硬件两个维度确保脑电和血氧信号的同步采集,便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l 设备采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使得设备便于携带和在各种环境中使用。
l 适用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认知障碍评估等多种场景。
l 设备提供不同通道配置,支持定制开发,以适应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求。
l 支持与生理数据、眼动数据、动捕数据等进行同步采集分析,满足多模态测评需求。
l 兼容BCI技术,能够捕捉大脑信号并将其高效转换为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交互。
产品参数:数据采集 | 采集指标 | EEG、Hb、HbO2、HbT、ACC、GYRO、COMP;可出线拓展2通道生理如:PPG、EDA |
数据传输与存储 | 通讯方式 | 有线采集;无线采集 |
通讯距离 | 10m~100m | |
采集终端 | windows 跨平台软件 | |
数据备份 | 64G(满足超120h存储) | |
EEG | 通道数 | 8、16、32 |
测量技术 | 湿电极、水电极、干电极 | |
fNIRS | 通道数 | 16、24、32、40、56 |
脑区采集位置 | 前额、颞叶、顶叶、枕叶等多个脑区 |
应用方向:
l 经济管理与神经营销领域:消费者决策研究、消费行为研究、神经营销研究等。
l 交通安全与驾驶行为领域:驾驶员状态识别、驾驶认知与决策研究、智能座舱人因测评等。
l 建筑设计与环境行为领域:环境行为研究、景观复愈性研究、建筑设计人因测评等。
l 工业设计与用户体验领域:产品设用户体验测试、情感化设计、适老化设计等。
l 健康医疗与体育康复领域:运动员在视觉注意、资源分配、决策等相关研究。
ErgoLAB多模态同步方案:整体概述
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采用多模态数据时钟同步技术,平台可完成完整的实验和测评流程,包括项目管理-试验设计-同步采集-信号处理-数据分析-人因智能评估-可视化报告,支持基于云架构技术的团体测试和大数据管理。
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采用主客观结合多模态数据同步采集与多维度验证的方法,数据实时同步种类包含大脑认知数据(EEG/BCI脑电仪与脑机接口边缘计算设备、fNIRS/BCI近红外脑成像仪),视觉数据(Eyetracker眼动仪与视线交互系统),生理数据(生理仪含:GSR/EDA、EMG、ECG、EOG、HRV、RESP、TEMP/SKT、PPG、SpO2),行为观察、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基本情绪、情绪效价、微表情等)数据、生物力学数据(拉力、握力、捏力、压力…),人机交互数据(包含人机界面交互行为数据以及对应的键盘操作,鼠标点击、悬浮、划入划出等;移动终端人机交互行为数据以及对应的手指轨迹操作行为如点击、缩放、滑动等;VR终端界面人机交互行为数据及对应的双手操作拾取、丢弃、控制,VR空间行走轨迹)、以及多类型时空行为轨迹数据采集(包括室内、户外、以及VR环境不空的行走轨迹、行车轨迹、访问状态以及视线交互、情感反应、交互操作行为等数据实时同步采集)、以及作业空间及作业环境数据(温度、湿度、噪音、光照、大气压、湿度、粉尘等)等客观量化数据;为科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完整的数据指标。
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人因工程研究工具,人因工程行业更加深度,使得实验环境不会受限于某一种设备或数据指标,采集分析不同典型行业或学科的人-机-环境系统交互过程中自然状态下的人类行为数据,获取更接近真实人员状态的数据。平台还提供覆盖科研实验全流程的功能模块,包括项目管理、实验设计、同步采集、数据分析、综合统计和可视化报告,结合ErgoAI人因智能边缘计算平台为多模态人机环境研究提供一站式人因工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以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和ErgoAI人因智能边缘计算平台为核心的多模态同步人因智能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信效度,节省了研究的人力、物力、时间,提高了研究与测评的整体效率。
基于ErgoAI人因智能多元时序算法底座与人因工程人机环境数据库,构建人员特定状态的预训练模型,配合高灵活度的训练方案管理功能,用户能够在统一环境中高效构建和优化模型。 从而实现对人员状态的实时评估与预警,如负荷状态、应激状态、疲劳状态、情景意识和注意能力等。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旗下包含北京人因智能工程技术研究院和北京人因工程设计院等科技研发机构,并联合共建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苏州市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
津发科技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基金。担任全国信标委XR扩展现实标准化组副组长单位,工信部元宇宙标准化工作组关键技术组联合组长单位;津发科技创新研发了国产化自主可控的人因工程与人因智能边缘计算系列信创产品与技术,荣获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津发科技主持和参编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0余项、荣获30余项省部级新技术新产品认证,全球申请专利超过500项、100余项国际和国家注册商标、130余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已服务全国高等院校和装备科技工业科研院所应用示范,并已支撑国内科研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超过1000篇。